说道瓷器产品,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定都是景德镇陶瓷,但在国内悠久的瓷器历史上,还有许多其他瓷器产生, 就来为大家讲解一下他们的特点:
一、瓷质茶具介绍
在陶器烧结过程中,含有石英、集云母、长石等矿物质的瓷土经过高温焙烧后,会在陶器的表面结成薄釉,釉色也会根据烧制温度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效果,从而诞生出胎质细密、光泽莹润、色彩斑斓的精美瓷器。瓷器食器质地坚硬、不易洇染、便于清洁、经久耐用、成本低廉。
瓷器始于商周,成熟于东汉,发展于唐代。瓷脱胎于陶,初期称原始瓷,至东汉才烧制成真正的瓷器。瓷分为硬瓷和软瓷两大类,硬瓷者如景德镇所产白瓷,软瓷如北方窑产的骨灰瓷。瓷茶具有碗、盏、杯、托、壶、匙等,中国南北各瓷窑所产瓷器茶具有青瓷茶具、白瓷茶具、黑瓷茶具和青花瓷茶具等。
青瓷是在坯体上施含有铁成分的釉,烧制后呈青色,发现于浙江上虞一带的东汉瓷窑。白瓷是以含铁量低的瓷坯,施以纯净的透明釉烧制而成,成熟于隋代。唐代民间使用的茶器以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为主,形成了陶瓷史上著名的南青北白对峙格局。
二、青瓷茶具的特点
瓷茶具胎薄质坚,造型优美,釉层饱满,有玉质感。明代中期传入欧洲,在法国引起轰动,人们找不到恰当的词汇称呼它,便将它比作名剧《牧羊女》中女主角雪拉同穿的青袍,而称之为“雪拉同”,至今世界许多博物馆内都有收藏。
在瓷器茶具中,青瓷养具出现得最早。在东汉时,浙江的上虞已经烧制出青瓷茶具,后经历了唐、宋、元代的兴盛期,至明、清时期路受冷落。
青瓷茶具主要产于浙江、四川等地,其中浙江龙泉县的龙泉窑生产的青瓷茶具以造型古朴挺健,釉色翠青如玉著称于世,被世人誉为“瓷器之花”。南宋时,质地优良的龙泉青瓷不但在民间广为流传,也成为皇朝对外贸易交换的主要商品。
三、白瓷茶具的特点
白瓷,以其色白如玉而得名。白居易曾盛赞四川大邑生产的白瓷茶碗:“大邑烧瓷轻且坚,扣如哀玉锦城传。君家白碗胜霜雪,急送茅斋也可怜。”
白瓷的主要产地有江西景德镇、湖南醴陵、四川大邑,河北唐山、安徽祁门等,其中以江西景德镇产品最为著名,这里所产的白瓷茶具胎色洁白细密坚致,轴色光莹如玉,被称为“假白玉”。
明代以来,人们转而追求茶具的造型、图案,纹饰等,白瓷造型的千姿百态正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。
四、黑瓷茶具的特点
黑瓷茶盏古朴雅致,风格独特,瓷质厚重,保温良好,是宋朝斗茶行家的最爱。斗茶者认为黑瓷茶盏用来斗茶最为适宜,因而驰名。据北宋文献(茶录)记载:“茶色白(茶汤色),宜黑盏,建安(今福建)所造者绀黑,纹如兔毫,其坯微厚,…其青白盏,斗试家自不用。”
黑瓷茶具产于浙江、四川、福建等地,其中四川广元的黑瓷茶盏,其造型、瓷质,釉色和兔毫纹与建瓷也不相上下。
相关资讯《》